第二十八回 上进(2 / 2)

散朝之后,秦王在书房内等待,很快,那名叫做姚贾的士人来了。

“见过秦王。”姚贾说,“草民久闻秦王大名,今日一见,果然龙章凤姿,不同凡响啊。”

“恭维的话就不必了。”秦王说,“朕还有事要忙,你有什么计策,快说吧。”

“大王,臣所献之计,乃入六国为间之计。”姚贾说。

“那你恐怕是来晚了。”秦王说,“早就有人向朕建议过要这么做了,还有什么其他的吗?”

“大王,臣所说的见六国,与他们的不同。”姚贾说,“秦国现在的计策,是向各国派遣秦国的士人为官,影响朝廷的政治。这种政策看似是立竿见影,实际上事倍功半。”

“哦?此话怎讲?”秦王问道。

“道理很简单,由秦国直接派驻六国的官员,有谁不知道是带着目的来的呢?”姚贾回答,“如此鲜明的标杆,虽然可以很快吸引到当地的亲秦势力,但这些人本来就亲近秦国,即使没有这些派驻的官员也一样,这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成就。”

“那依你看,什么叫做大成就呢?”秦王问道。

“主要是要争夺中间派,大王。”姚贾回答,“大王,您或许想象不到,这世界上的多数人,其实根本不关心政治。只关心自己身边的小世界,尤其是在山东六国,上层的资源早就被贵族垄断了,平民也没有什么出将入相的可能,谁来统治对他们来说都一样,既然如此,与其发生大的变化,还不如维持现在的状况。”

“听起来挺消极的。”秦王说。

“六国之衰,气象如此。”姚贾回答,“这种时候,我们应该派商贾深入六国的内部,售卖秦国的商品,让他们向往秦国的生活。还应该派口齿伶俐,能说会写的人,制作宣扬秦国制度的书本和剧本,让六国之民羡慕能够改变社会地位的军功晋升,从而对成为秦国之民,改变自己的地位产生幻想。”

“他们会吗?”秦王说,“人的思想,是这么容易改变的事情吗?”

“大王,您觉得,什么是思想呢?”姚贾问道。

“自己对于一件事产生的看法。”秦王回答,“对于某事某物的判断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姚贾笑了。

“你笑什么?”秦王问道。

“大王,不瞒您说,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。但到今天,只有您给了我答案。”姚贾回答,“大多数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沉默,或者直接否认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。”

“这能说明什么?”秦王问道。

“大王,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,都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,并且拒绝承认自己没有思想这件事情。”姚贾说,“他们脑海中那些念头,不过是传统的思想与当前社会流行的思潮拼凑在一起,形成的零散的碎片,无论他们说出什么话,您只要多问一句,就会使得他们暴露自己头脑的空白——他们中的不少还会因此恼羞成怒呢。”

“所以你认为,只要能够创造出一种人人向往秦国的思潮,就能够改变人们对于秦国对外战争的想法?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秦国的社会环境?”秦王问道。

“陛下,这并非是秦国的对外战争,而是天下统一的战争。”姚贾说,“自周幽王之后,天下分裂百年之久,如今终于有人能够收拾这破碎的山河,难道不是天命吗?”

“是吗?”秦王说。

“当然是。”姚贾说,“首先您得相信它是,您可是秦国的王,是即将为全天下仰慕的天命之人。您最应该相信这件事,不然就没办法开头了。”

“朕可以认为你在试图影响朕的思想吗?”秦王说,“真是大胆啊,朕的想法也是你能左右的吗?”

“大王息怒。”姚贾说。

“朕已经决定要完成先祖留下的事业了,无论有没有所谓的天命。”秦王说,“当我决定好的时候,所有的一切都得听命于我,不存在比我更高的存在,所谓的老天也一样。”

“……”姚贾抬头看了一眼秦王,他原本以为像他这样的大王,会很开心能听到这样的天命之说,没想到秦王的想法还在这之上。

“不过你方才这套说辞确实有趣。”秦王随后说,“就按照你说的那样,把这一套思想散播出去吧,朕会先给你一些基本的支持,要让朕看到效果。”

“是,多谢秦王。”姚贾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