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承恩听见这话立刻急了眼,慌张地降头抬起来,劝道:
“陛下,太祖文治武功,经天纬地,怎会对东林党的那群人束手无策?”
崇祯笃定地说道:“太祖文韬武略,朕非不知,然如今形势岂可与往日相提并论?东林党众借着顺天府大乱之际以清君侧为名,趁机掌握了三大营之兵,现已兵临城下!即便太祖再如何非凡,岂又能靠着那一两百锦衣卫精锐,抗衡上万的大军?”
“陛下!”王承恩此时急的半死,完美的应了那句古话:皇帝不急太监急。他五体投地对着崇祯行了一个大礼,万般无奈地说:“若是就连太祖也束手无策,那,今日之局便是十死无生!依臣愚见,为今之计只能期望太祖能力挽狂澜,在此孤注一掷!否则,日月江山,即刻倾覆矣!”
崇祯闻言面露挣扎之色。
心中暗暗道:难道,真的只能如此了吗?可朕做了那般大逆不道之事,皇祖当真会原谅朕?这,不可能吧?皇祖铁石心肠,怎会因为朕负荆请罪,就网开一面?到时候,没准还会因朕在东林党的面前,丢了天家颜面而勃然大怒……
“朕承天命御极,奉九鼎之重,代天牧民,岂能自损威仪?若执意如此,非但不能彰显孝道,反失人君之体统,恐更令皇祖不豫!”
王承恩闻言立刻傻眼,心里急的快吐血了。
负荆请罪会让太祖不悦?扯犊子!太祖起家之前,可是做过敲钟的和尚,还拿着个破碗当过乞丐!怎么可能会因为这种事情动怒?只要结果是好的,太祖指不定,用不着陛下解释就会原谅陛下!
可多年的相处下来,王承恩对崇祯的脾气再了解不过。
他既顽固又认死理,说白了就是刚愎自用。
故而他决定下来的事情,几乎从不听他人意见。
哎……
王承恩暗暗叹了口气,心中虽说有着万般的无奈也没再开口劝谏,他明白继续劝只会起反效果。
“陛下。”王承恩有气无力地说道:“臣是真黔驴技穷了……”
崇祯的眼中闪过了惊恐之色,旋即表情又变得挣扎了起来,片刻后,他目光渐渐变得坚定,咬牙道:
“既然无路可走,那便不走了!朕心意已决,东林党若是敢行不臣之事,那朕便与东林党决一死战!大伴,你可愿与朕共赴国难?”
王承恩叩首,道:“陛下待臣若手足,臣自愿与陛下共生死!然,既连死都不惧,陛下何不……”
崇祯不等王承恩把话说完,就斩钉截铁地说:“负荆请罪之事休要再提!”
“陛下!!”王承恩还想试着再挣扎一下,让崇祯回心转意,但最后的最后终究只是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哀叹:“臣,遵旨。”
王承恩陪伴崇祯度过了几十个春秋。
始终对崇祯忠心耿耿!
可今日,他却是第一回在崇祯的身上感受到了面目可憎。
他从不惧死,东林党哪怕以死惧之,于他而言亦不值一哂!
可王承恩实在是没法接受,崇祯就因为那所谓的天家颜面,就放弃掉了已近在眼前的反败为胜的契机。
“太祖啊!您如今究竟身在何方?快些来救一救陛下,救一救大明吧!若是陛下今日真死在了皇极殿之中,那么,东林党必然想方设法,扶持一幼帝,届时,我大明岂非要步大汉后尘?”
王承恩怀揣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在心中祈祷。
而崇祯,则是不容置疑地下旨:“传朕旨意!锦衣卫,金吾卫的所有人,全部在皇极殿前静候!一旦东林党有变,无需朕口谕,凡靠近皇极殿之人,皆杀无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