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迷雾苓心》
下卷
五、赎罪之路 猪苓重生
李寡妇家的娃喝了猪苓汤,肿消得很快,没过半月就能跑能跳了。娃抱着栓柱的腿喊\"叔\",喊得他心里像被白龙江的水浸过,又酸又软。他把自己那半篓普通猪苓全给了李寡妇,说:\"熬水喝,能除根。\"
狗剩看出他不对劲,却没多问,只是默默跟着他上山。栓柱挖药时,总在显眼处留些记号,像用石头摆个\"心\"形,或是折根树枝指向药材——那是给后来的药农留的。狗剩见了,也学着他的样子做,两人没说话,却像有根绳在心里牵着,比亲哥俩还亲。
这天,两人在摩天岭边缘挖天麻,狗剩突然\"哎呀\"一声:\"哥,你看这是啥?\"
栓柱凑过去,只见腐叶下露出颗猪苓,黑褐发亮,正是上次他丢的那窝同款,只是个头小些。更奇的是,猪苓旁边压着根野猪毛,黑得像漆,沾着点湿泥,像是刚落下的。
\"是山神......\"栓柱的声音发颤,\"山神还肯给咱留药。\"
他挖得格外轻,用手指慢慢扒土,生怕碰伤了根须。挖出来后,他没往自己篓里放,递给狗剩:\"你拿着,换点钱,给你娶个媳妇。\"
狗剩红了脸,又塞回来:\"哥,你比我更需要。\"
两人推让着,猪苓掉在地上,滚到块岩石下。栓柱弯腰去捡,发现岩石上刻着行小字,是用指甲抠的,歪歪扭扭:\"取三留七,山不绝人。\"
\"这是......\"狗剩摸不着头脑。
栓柱却明白了,这是山神的教诲——挖药要留三分,给山留点生机,山才不会亏待咱。他对着岩石磕了三个头,把猪苓埋回土里,只摘了片叶子做纪念:\"咱不挖,让它好好长。\"
从那以后,栓柱成了村里最\"傻\"的药农。别人挖药恨不得刨地三尺,他却总留大半;别人藏着掖着好药窝子,他却在村口的老槐树上挂了块木板,写上哪里有猪苓,哪里有天麻,谁去挖都行,只提醒\"别忘了留种\"。
有人笑他傻:\"栓柱,你是被山神吓破胆了吧?\"
他只是笑笑:\"山给咱一口饭吃,咱得敬着。\"
奇怪的是,他的日子反而越来越好。每次进山,总能在显眼处发现好药材,像是有人特意留给他的;他分出去的药治好的人,总想着回报他,今天送个玉米饼,明天送双布鞋,他的茅棚里,总飘着烟火气。
六、雾锁迷途 善念破局
转年春天,白龙江发了场大水,冲毁了河滩上的庄稼。村里断了粮,不少人得了水肿病,比去年李寡妇家的娃还重。栓柱把自己攒的药全拿出来,还是不够。
\"得去摩天岭深处挖'苓王'。\"村里的老支书叹了口气,\"老辈人说,岭心有窝千年苓王,能治百病,就是有迷雾锁着,进去的人没一个能出来。\"
栓柱心里一动:\"我去。\"
\"哥,你疯了?\"狗剩拉住他,\"那地方邪乎!\"
\"邪乎才得去,\"栓柱拍了拍他的手,\"上次山神没要我的命,就是让我做这事的。\"
他背上药篓,揣着块玉米饼,独自往摩天岭深处走。刚过黑熊界,雾就来了,比上次的更浓,带着股草药的清香,不像要害人,倒像在引路。他想起老支书说的\"心善的人,雾会让道\",便放开胆子往前走。
走了约莫半天,雾里传来\"哼哼\"声,是那头黑野猪!它比上次见时更壮,额头上有撮白毛,像顶着颗星。野猪见了他,转身就走,走几步回头看一眼。
栓柱跟上,心里踏实了——这是山神派来的向导。
野猪把他领到一个溶洞前,洞口挂着串猪苓,黑得发亮,最大的那颗足有碗口大,断面的纹路像朵盛开的花——正是苓王!
\"这是给我的?\"栓柱不敢信。
野猪\"哼哼\"两声,用鼻子拱了拱他的药篓,然后转身进了溶洞,没再出来。
栓柱对着溶洞磕了三个头,小心地取下猪苓,只摘了半串,留了半串挂在洞口:\"山神,我只取一半,够救村里人就行。\"
往回走时,雾自动分开条路,阳光透过雾缝洒下来,照在他身上,暖洋洋的。他忽然明白,迷雾不是惩罚,是考验;野猪不是凶兽,是守护者。山神要的不是敬畏,是尊重——尊重山的馈赠,尊重万物的生机。
七、苓王济世 平衡之道
栓柱带回的半串苓王,救了全村人的命。水肿病消了,村民们捧着鸡蛋、红薯来谢他,他全推了,只说:\"是山神救了咱,要谢就去祭拜黑熊山神。\"
那天,黑熊山神的祭坛前挤满了人,供品摆了三层,有刚蒸的馒头,有自家酿的米酒,还有孩子们采的野花。栓柱站在最前面,领着大家磕头:\"山神爷,谢谢您的恩赐,咱以后再也不贪心了,取三留七,守着山过日子。\"
祭完山神,栓柱把剩下的半串苓王分成小块,用红布包好,分给村里的药农:\"这是种子,种在自家药圃里,记着,得和蜜环菌一起种,它们是伴。\"
他还在祭坛旁盖了间小木屋,自己住了进去,成了守护山神的人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去摩天岭边缘巡逻,看见有人贪心挖药,就上去劝:\"老弟,留些给山,山才会再给咱。\"
有人不听,非要往深处闯,结果刚过黑熊界就被雾困住,吓得哭爹喊娘,最后还是栓柱带着野猪(它总在附近晃悠)把人领出来。几次下来,再没人敢贪心了。
狗剩娶了媳妇,生了个大胖小子,取名\"念山\",意思是\"念着山的好\"。他常带着念山来看栓柱,念山会指着野猪喊\"大黑黑\",野猪也不恼,会叼些野果放在孩子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