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朱元璋身边的朱标,感觉到一丝若有似无的压力,福至心灵,猛地朝着他那甩手掌柜的父皇看去。
“父皇,你在想什么?”
“咱在想……”
等朱元璋没有任何防备地说完他的所思所想,朱标真想生病告个假,让父皇意识到,如今大明朝廷真实的运作情况。
硬来是不行的。
他知道父皇吃软不吃硬,于是只能讲道理,干巴巴地讲道理,父皇大概也不会听。
朱标略一思索,便讲了一个笑话。
“父皇,以前的官场,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你猜现在的官场是怎样的?”
“还能怎样,少了一群庸庸碌碌的贪官,那些清官能吏又能多拿钱,当然是皆大欢喜。”
朱标微笑着摇头。
朱元璋脸上得意的表情一敛,试探着问。
“那标儿你说,如今的大明官场是怎样的?”
“一个萝卜一个坑。”
“什么?”
朱元璋怀疑自己听错了,都没怀疑是标儿说错了。
因为标儿在他面前,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。
而朱标也不等父皇仔细思考他这么说的原因,便出声解释:“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,那是别人用来占位置,如今一个萝卜一个坑,是父皇用来腾位置的,以前是萝卜没了,只要坑还在,新萝卜是别人往里放还是父皇往里放,坑里始终有萝卜,如今一个萝卜一个坑,萝卜没了坑就空着了,而其他萝卜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父皇你说空着的这个坑会怎么样?”
人吃五谷杂粮,就有生老病死。
再说了,谁家还没有一个红白大事了,还有死了爹娘要丁忧的情况。
让官员把控住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固然危险,可是一个坑里只备着一根萝卜苗的情况也不安全!
当过佃农的朱元璋,一下子听懂了标儿话里的深意。
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到了少一个就空一个的地步,不能再减少了了。
而且还得多备一些萝卜苗,不然的话让萝卜坑空了,最多少些收成,朝堂官位空了,每个位置都是动作环节的一部分,就像盖房子不能少了主梁但也不能少了瓦片一样。
“标儿,你放心吧,咱只是随口一提,咱不是已经让老先生准备好了题目,就等中秋开考选拔新人了嘛。”
“还有四个月呢。”
“这不是发放了第二批养廉银,让那些清官能吏自带合适的人手,熬到下次早朝,咱就让他们自行举荐。”
朱元璋打消了在此基础上,精简官员的想法。
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自家的田地,因为少了萝卜苗,空着坑而减少收成。
朱标见父皇只是说说而已,并没打算再精简官员,这才松了口气。
他好不容易在现有的基础上,改进了批阅奏疏的方法,不必再过睁开眼看堆成山的奏疏,闭上眼连梦里都在批奏疏。
可不想再回到以前了。
“标儿,京城里的养廉银子发下去了,地方上的你也抓紧些,今天奏疏少,你先把州府级别的名单拟一下。”
“……”
朱标真想提醒父皇一句。
今天是英儿接种牛痘的日子,楼御医很快就要来了。
他还等着亲自看英儿接种的时候,会不会像普通的婴儿一样放声大哭呢。
“标儿?”
“父皇,儿臣有件重要的东西落在东宫了,去去就回。”
“那正好,咱们顺路,你拿完了你回来,咱在那里盯着,看看英儿发不发烧。”
朱标停下脚步,眼神复杂地看着他那疼爱孙子,快超越政事的父皇。
他决定了。
等英儿顺利接种完牛痘,还是抱来华盖殿,受政务熏陶吧。
不然父皇天天往东宫跑的话,他差人去宫外带来逗荣姐开心的东西,全被父皇看个遍,多尴尬。
“标儿?”
“荣姐的身体养好了,我们打算再生一个。”
“这是好事,多子多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