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芎神记》上卷(1 / 2)

《芎神记》

楔子

鸿蒙初开,天地清气上升为云,浊气下沉为地。蜀山之南,有处唤作\"丹岩谷\"的所在,那里的岩石是祝融氏炼火时遗下的丹砂所化,土壤是女娲补天后散落的五色土凝结,谷中常年腾起若有若无的赤雾,似烟非烟,似气非气。就在这丹岩环抱、赤雾缭绕之中,生着一种奇特的草本。春时,其苗如剑,破土而出,带着朱砂般的红晕;夏月,其叶如羽,层层叠叠,沐浴赤雾而愈发青翠;秋日,其茎如柱,挺然直立,顶生细碎白花,如繁星点点;冬来,其根如拳,深藏于丹砂土下,吸纳着一年的精华。这便是后来被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的川芎,彼时,它尚未有此名,只是在谷中默默生长,与日月同辉,与山川共鸣,等待着与神农相遇,揭开其济世救人的序幕。

上卷

第一回 丹岩孕奇种 赤雾养真魂

蜀山丹岩谷的地脉,是一条沉睡的火龙。每到惊蛰,地底深处便会传来隐隐的雷鸣,那是火龙翻身时吐纳的气息,带着浓烈的硫磺味,从岩石的缝隙中丝丝缕缕地渗出。就在这火与石的交融之处,一块被雷击劈开的赤砂岩下,藏着一粒比粟米还小的草籽。

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寒暑,当第一缕穿透丹岩谷晨雾的阳光落在这块岩石上时,草籽忽然动了。它感受到了那股来自地底的温热,那是\"火气\",属心,能催生万物。草籽裂开种皮,伸出一条嫩白的根须,像婴儿的手指,试探着扎进赤砂岩下的土壤。这土,是丹砂与腐叶混合而成,红中带黑,摸上去温温的,正是\"火生土\"的明证,草籽的根须在这土里舒展,仿佛找到了母亲的怀抱。

长出第一片真叶时,已是春分。叶片呈羽状,边缘带着锯齿,颜色不是寻常草木的嫩绿,而是透着一丝淡淡的绯红,像是被赤雾染过。它贪婪地呼吸着谷中的空气,那空气中混杂着松脂的清香、山泉的甘冽,还有从火龙气息中提炼出的精纯火气。每当云雾飘过,它便会轻轻摇曳,将云雾中的湿气凝结在叶片上,化作露珠滚落,滋润根部——这是它本能地在调和\"火\"与\"水\",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。

夏至时节,丹岩谷的赤雾最浓。草籽已长成半尺高的植株,茎秆挺拔,叶片繁茂。它能清晰地感受到五运的流转,这年是火运平气,天地间的火气与自身的禀性相合,它长得格外茁壮。一日,谷中来了一只受伤的穿山甲,趴在它旁边的岩石下,痛苦地喘息。穿山甲的鳞片下,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,红肿发炎,显然是受了热毒。植株感受到它的痛苦,便将自身的根须悄悄往穿山甲伤口附近延伸,根须所过之处,土壤中的温热之气似乎更盛了些。奇妙的是,穿山甲的伤口周围,红肿竟渐渐消退了些。

秋分过后,植株开始抽苔开花。细碎的白花在赤雾中绽放,引来无数蜂蝶。它知道,这是\"秋收\"的信号,要将所有的能量往根部汇聚。它的根在丹砂土中努力生长,变得粗壮、饱满,形状如拳,断面呈黄白色,布满了细密的纹理,闻起来有一股浓烈而独特的辛香。这辛香,是它吸收了无数火气与日月精华后形成的,带着一股冲劲,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——这便是它\"辛温\"之性的由来,也为它日后\"主中风入脑头痛\"埋下了伏笔。

第二回 樵夫遇奇疾 灵草显神通

丹岩谷外住着一个叫石生的樵夫,以砍柴为生,练就了一双铁脚,寻常山路不在话下。这年寒露刚过,石生像往常一样进谷砍柴,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午后突然刮起一阵狂风,夹杂着冰雹,打得人睁不开眼。石生慌忙躲到一块巨石下,却被风卷起的碎石击中了头部,顿时眼前一黑,昏了过去。

醒来时,天已擦黑。石生只觉得头痛欲裂,像是有无数根钢针在脑子里搅动,痛得他双手抱头,在地上翻滚。他想站起来回家,却觉得天旋地转,脚步虚浮,耳边嗡嗡作响。他挣扎着爬到一棵大树下,靠着树干喘息,无意间,他的手碰到了一丛植物的根部,这植物正是那株在丹岩谷中生长的奇特草木,它的根因刚才的狂风被翻出了一小块。

一股浓烈的辛香钻入石生的鼻孔,这气味虽冲,却奇异地让他混乱的头脑清醒了一丝。他下意识地拔起那株植物,将根部的泥土抖掉,放在嘴里嚼了起来。初入口时,辛辣味直冲脑门,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,但紧接着,一股暖流从喉咙滑下,缓缓流遍全身,尤其是头部,那剧烈的疼痛似乎被这股暖流冲淡了许多,不再是针扎般的剧痛,而是变成了隐隐的酸胀。

石生精神一振,知道这是好东西。他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几株也挖了出来,用草绳捆好,扛在肩上,踉踉跄跄地回了家。到家后,他将草根洗净,切成薄片,放在锅里加水煮开,趁热喝了下去。一碗药汤下肚,身上渐渐出了些汗,头痛减轻了大半,竟能安然入睡了。

第二天醒来,石生的头痛基本好了,只是还有些昏沉。他又煮了一碗药汤喝下,到了下午,便已恢复如初。石生又惊又喜,知道自己遇到了能治头痛的神草。他拿着剩下的草根,去请教村里的老药婆。老药婆接过草根,闻了闻,又尝了尝,点头道:\"这草辛温,有一股冲劲,能通窍,看来是治头痛的良药。\"她让石生带她去丹岩谷,找到了那片生长神草的地方,仔细观察了神草的形态、生长环境,记下了它的特征。

从此,村里有人头痛脑热,石生便会去丹岩谷采些神草回来,按照老药婆的指点,或煮水,或捣烂敷在额头,往往能见效。这神草的名声,便在小小的村落里传开了,人们不知道它的名字,只叫它\"头痛草\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