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潇儿可信我?”林彦秋温言相询。
小童认真点头:“先生既与我拉钩,自然信得。”
这般童真理由,倒让林彦秋哭笑不得。他指向齐芝怡:“那位娘子亦是善人,稍后带你去沐浴更衣,再托驿丞寻你双亲。”
潇潇看看齐芝怡的罗裙,又瞧瞧林彦秋的官袍,终是勉强颔首。
齐芝怡听闻此事,气得绞紧手中罗帕:“哪来的妖妇,败坏我们女子名声!”
林彦秋抱起潇潇时,小童初时瑟缩,待见自己泥污蹭脏了先生的青袍,反倒生出亲近之意,竟主动环住林彦秋的脖颈,将小脸贴在他肩上。
寻至一家绣庄,林彦秋正欲放下怀中稚子,却发现潇潇已然睡去。即便在梦中,那小脸仍绷得紧紧,显是惊魂未定。林彦秋心头一酸,朝齐芝怡使个眼色,自寻了张圈椅坐下,轻轻将孩子环在颈间的小手解开,让他躺得舒坦些。
齐芝怡唤来绣娘,比着潇潇的身量,选了两套杭绸童衫,每样要了三套尺寸相近的。
因抱着熟睡的稚子,便由齐芝怡驾着马车。行至一处清幽宅院,齐芝怡低声道:“这是衙门分的官舍,平日少来。”
上得三楼,安顿潇潇睡下后,林彦秋偷眼去瞧齐芝怡神色。这小娘子非但不嫌孩子脏污,反是红着眼圈,满目怜惜地望着那张睡颜。
林彦秋轻拍齐芝怡香肩以示宽慰,转出内室取出名刺:“这清波门的地址,烦你查查附近几处大城的驿路。听潇儿口音,当非本地人。”
齐芝怡接过名刺:”这孩子穿的虽是粗布衣,可内衬却是苏绣,想必家境殷实。我先从临安、金陵这些大城问起。”
书房里有各地驿路图,齐芝怡正细细翻检,林彦秋忽从灶间转出,苦笑道:“方才只顾着孩子,竟忘了采买米粮。”
齐芝怡轻拍额头:“我让厨娘去市集置办。”说着唤来婢女吩咐几句。
林彦秋则按图索骥,托驿丞往各州府送信。奈何问遍江南各府,有的查无此地,有的说无此户,竟是一无所获。
林彦秋思忖片刻,取来驿路图,指着临安府道:“且往此处送封急递。”驿丞领命而去,不多时带回回执:确有一户叶姓人家住在清波门。
齐芝怡研墨铺纸,林彦秋提笔写道:”敬启者:今于江南道沧山县拾获稚子一名,自称林潇,年约六岁,言父林国东,母闺名梅娘...”
信使快马加鞭,三日后来报:那梅氏初闻讯时,先是怔忡不语,继而嚎啕大哭,声震屋瓦。其夫林国东抢过信笺,双手颤抖不能自持。
林彦秋轻手轻脚来到榻前,柔声唤道:“”潇儿醒醒,你爹爹来信了。”
潇潇揉着惺忪睡眼,待听明白后,小脸突然亮了起来:“真的么?爹爹在哪里?”
齐芝怡在旁看着,不觉已湿了眼眶。她悄悄退到外间,吩咐厨娘备些茶点,好让这苦命的孩子与父母相认时,能吃上口热乎的。